星巴克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你还会购买吗?

近日,星巴克被曝咖啡原料过期、随意更改保质期等问题。 消费者认为星巴克的质量配不上其较高的价格。 专家认为,星巴克的门店评价往往以业绩和利润为导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门店管理者忽视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咖啡循环变得非常流行。 咖啡界不仅出现了很多新面孔,一些新的茶饮也开始销售咖啡。 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和不断上升的成本,星巴克将何去何从?

业绩和利润驱动的食品安全漏洞

近日,星巴克被曝食品安全问题。 其中一家商店,一桶过期的巧克力液被多次使用; 店员用过期的抹茶液为顾客制作抹茶拿铁后,将那壶抹茶液放回原处,等待下次使用。 。

咖啡案例分析_咖啡案例分析论文_咖啡案例分析报告/

12月13日晚,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并对星巴克(中国)东北区进行行政约谈,要求该公司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并落实整改。 此外,无锡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也发现15个问题。

随后,星巴克中国回应称,无锡两家门店的合作伙伴(员工)确实存在经营违规行为,并向所有星巴克顾客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确保食品安全是我们的责任。这两家店的情况是对我们日常执行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的不足的高度警示。为此,我们向所有星巴克顾客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至于具体整改措施,星巴克中国提到,将立即对中国大陆所有星巴克门店开展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全面自查; 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合作伙伴进行再培训,严格执行公司食品安全制度; 对中国大陆所有星巴克门店、门店,增加内部和第三方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的频率和范围。

12月15日,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星巴克无锡震泽路店和无锡长兴大厦店这两家被曝光的星巴克门店在大众点评上已经找不到了。

在星巴克中国的道歉微博评论中,有顾客表示,他们之前也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比如销售过期咖啡豆、不新鲜的蛋糕等。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作为前星巴克员工,公司食品安全工作非常严格,个别门店出现问题并不代表所有门店。

此外,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有2407条有关星巴克的内容,其中不少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星巴克将过期原料掺入多款畅销饮品、篡改保质期的行为,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篡改日期标签实际上是门店逃避监管的一种手段。 星巴克食品安全漏洞的根本逻辑在于店长负责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门店管理者不重视食品安全管控,同时企业总部没有进行有效监管,才导致了这种现象。”

“星巴克的门店考核往往以业绩和利润为导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门店管理者忽视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企业必须调整门店管理者的KPI考核体系,改变门店管理者的考核方式。”首先要从‘业绩利润’转向‘食品安全’。”朱丹蓬建议如何遏制上述情况。

和鸿连锁咨询董事长文志宏认为:“对于星巴克等咖啡品牌来说,要想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频率,除了标准的建立和人员培训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优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评估机制和监管机制。”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文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民事责任上看,星巴克的上述行为可以认定为欺诈消费者,也构成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经营食品的。 食品安全标准。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向星巴克索赔。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要求消费者增加赔偿损失的,增加的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 增加的补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咖啡案例分析论文_咖啡案例分析报告_咖啡案例分析/

咖啡行业的“老大哥”受到攻击

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了。 1999年1月,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门店。 据星巴克中国官网显示,星巴克已在200多个城市开设了5400家门店,员工超过6万名。 中国也是该公司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星巴克财报显示,公司2021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1.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7亿元),同比增长352.36%; 营业收入290.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57%。

尽管星巴克本财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但成本却在快速上升。 2021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本财年“产品和分销成本”为87.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6%。 “门店运营费用”也从上年的107.64亿美元增至119.3亿美元。 总体而言,本财年运营支出总额为24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

此外,星巴克中国今年11月刚刚上调了近4万名员工的薪资,将“13薪”调整为“14薪”。 这也意味着,下一财年,公司员工薪资成本将再次上涨。

一方面是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行业新参与者的进入。 作为“老大哥”星巴克在中国传播“咖啡社交”,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20世纪90年代,星巴克在中国推出“咖啡社交”。 本世纪前10年,以瑞幸咖啡、连咖啡为代表的“O2O咖啡”出圈。 目前,以Manner、Seesaw、Sanden and a Half等为代表的精品咖啡正在流行。 此外,还出售咖啡产品,包括一些新的茶饮料。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国内咖啡行业相关披露融资总额已接近60亿元,部分热门品牌上半年甚至获得两三轮融资。 许多新咖啡品牌在资本的进一步支持下迅速崛起。 一些老品牌争先恐后地开设100家连锁店,发展到购物中心,突破白领圈子,走红。

星巴克一直被描绘成高端咖啡的代表,咖啡和糕点的售价通常在三十、四十元。 当更多的选择出现时,很多消费者会选择价格在15元至25元之间的其他品牌。

这也反映在星巴克的财报中——截至10月3日的季度,星巴克美国同店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2%,较疫情前水平增长11%。 然而,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7%。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 多数消费者表示短期内不会选择去星巴克,而是会选择其他性价比更高的咖啡品牌。 当然,也有消费者表示,星巴克是距离公司最近、最方便的咖啡店,所以他们还是会去那里,但会选择最畅销的产品,这样新鲜度更有保证。

面对市场竞争,有业内人士认为,咖啡新产品的影响不容小觑。 上海一家私人咖啡馆的投资人王淼表示:“对于咖啡口味挑剔的重度用户来说,他们不一定会把星巴克作为自己长期的固定选择,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星巴克的品牌效应是大于产品质量本身。 ”。

不过,朱丹蓬对星巴克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星巴克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还是很好的,越来越多精品咖啡的加入,其实会让星巴克成长,因为星巴克的品牌调性有核心竞争力。”

作者 admin